氣候變化影響不止于環境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結論,全球平均氣溫在2016—2035年期間較1986—2005年可能升高0.3—0.7攝氏度,到本世紀末將升高0.3—4.8攝氏度。隨著地表溫度的上升,未來極端天氣和異常天氣發生的頻率或更多,高溫日數更多,酷寒日數或更少,熱浪發生的頻率可能更高且持續時間更長,干旱和強降水的強度及持續的時間也會增加,全球降水將呈現“干者愈干、濕者愈濕”的趨勢。
可能有人會問,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沒有明顯地感受到氣溫的上升,極寒天氣近期反而倒增多了呢?由于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的變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主要是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氣候系統內部調整過程等自然因素及人類活動。這些因素影響地球氣候從月、季、年到幾十年、幾百年甚至萬年不等,因此地球溫度的變化表現為多種時間尺度波動的疊加,而非直線式的上升或下降。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氣候趨勢或者氣候狀況的改變,至少要依據25至30年的氣候資料來判斷,而9至10年的氣候波動不能表示氣候趨勢的變化。因此,近1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速度雖有所減弱,但并未改變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的增加,在近50年成為主要的影響因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指出,根據氣候模型的計算,在1951—2010年間,溫室氣體的排放貢獻了地表平均溫度升高中的0.5—1.3攝氏度;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在-0.1至0.1攝氏度。這很好地解釋了這一時期0.6至0.7攝氏度的升溫。
不能小看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數值!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相關報告,如果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之前上升2攝氏度,巴西大豆和小麥的減產幅度可能分別高達70%和50%;如果全球氣溫升高4攝氏度,中東和北非的絕大部分土地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極端炎熱天氣影響。統計數據顯示,過去50年,全球干旱、風暴、洪水和山體滑坡的數量已經呈現出強勁增長現象。
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積極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是人類必須做出的回應,需要各國在生產生活方式、能源體系、經濟政策等各個方面進行重構。
- 上一篇:馬云身家286億美元 超越李嘉誠問鼎亞洲首富 [2014/12/12]
- 下一篇:中國啟動重走海上絲綢之路行動 向全球招募體驗者 [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