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將出臺多項政策力挺農村和跨境電商成長
中商網訊 “互聯網+”的諸多風口下,農業和跨境兩大雙向流通領域的電子商務成為政府今后一段時間主抓的重點。
據了解,由商務部牽頭會同其他多個部門研究的全國性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目前已制定完成,有望近期面世。此外,今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省將在去年8個省份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圍,每個試點縣中央財政將予以千萬級的資金支持,總量將達20億元。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也迎來密集利好,商務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跨境電商相關的扶持政策,專家認為,預計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將步入黃金發展期,交易規模將保持30%年均增速,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將大幅提升。
利好政府動作頻頻力挺農村電商
近日,政府公布了多項支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舉措,向市場釋放了利好信號。
財政部經建司商貿處處長吳祥云在14日召開的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現場會上透露,2015年,中央財政將撥20億元專項資金對全國中西部地區的200個縣進行支持,每年每個縣支持1千萬元,如果2015年績效考核優秀,2016年將繼續再撥款支持一年;農業部有關負責人此前在2015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上表示,農業部將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列為20項重點工作之一,將組織企業與地方農業部門開展合作,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進村入戶平臺,開展產品直配城市社區和農業生產資料下鄉試點;再之前,被稱為電商“國八條”的《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引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出臺支持政策措施。
據了解,上述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目前已由商務部牽頭制定完成,目前正在會同其他多個部門修訂,有望在近期正式發布。
根據阿里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14年度阿里農產品(25.27, -0.84, -3.22%)電子商務研究報告》。截止到2014年年底,阿里零售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為75萬個,相較2013年增長61%。同時,阿里零售平臺上注冊地址在鄉鎮的農村賣家達66萬個。與此對應,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也再創新高。2014年,阿里平臺上完成農產品銷售483億元,同口徑相比,較2013年增長70%。2010年至今,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的年均增速為112.15%。
縱觀近年的農村電商,農業部提供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物流業發展還是不夠,成為了現階段發展農村電商的一大制約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地處偏遠的農村,物流的觸角還延伸不到。但可喜的是,目前農村電商已經從政府主導、國家投入為主轉向多元主體聯合驅動,從長期徘徊于信息服務到實現在線交易,農產品電商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亮點跨境電商成外貿增長最快領域
作為“互聯網+流通”的另一個層面,跨境電商也迎來密集扶持政策,將步入黃金發展期。
繼電商“國八條”后,5月12日國務院出臺加快培育外貿競爭優勢意見,該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抓緊研究制訂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企業,大力支持企業運用跨境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通過規范的“海外倉”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體系。
此外,商務部4月3日印發《2015年電子商務工作要點》,提出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服務體系,提高各環節便利化水平。支持企業運用跨境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建立電商企業“走出去”的境外支撐服務體系,引導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綜合發展,培育一批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搶占國際市場的“航空母艦”和“排頭兵”。加強知識產權及消費者權益保護,促進跨境電子商務規范發展。另據記者了解,商務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跨境電商相關的扶持政策。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2014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75萬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零售的部分4492億元,同比增長44%,進口1290億元,同比增長60%,出口3202億元,同比增長40%。
據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白石介紹,出口方面,針對電商企業最關注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商品不能退稅、結匯的問題,海關總署提出了“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管理模式。截至2015年3月16日,出口業務已累計驗放出口清單超過6227萬份,歸并形成出口報關單12080票,價值35.91億元人民幣。
進口方面,針對國內居民跨境網購需求旺盛的問題,海關總署提出了“直購進口”和“網購保稅進口”兩種模式,打造陽光跨境直購渠道,為國內個人購買者提供放心、保質的網購環境。截至2015年3月16日,進口試點驗放包裹1063萬票,貨值20.37億元。
一份大數據報告顯示,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跨境電子商務卻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最快的領域。
業內預計,在系列政策的扶持釋放下,跨境電商發展中所面臨的支付、物流、報關報檢等障礙,將會逐步消除,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將使行業迎來加速發展機遇。隨著自貿區的深入發展,未來十年將會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黃金十年。預計未來幾年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將保持30%年均增速,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將大幅提升。
預期雙向流通領域仍有政策空間
有專家分析稱,和一般的電商領域不同,正因為農業電商和跨境電商都屬于“有進有出”的雙向流通領域,有更多政府介入的空間,所以現在這兩大領域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余地。
農村電商方面,農業部調研報告顯示,農產品電商主要成本在物流、供應鏈建設以及繳稅。在農產品物流配送成本中,路橋費約占總配送成本的5%左右,在2013年8月1日起將在全國生效的運輸業和部分服務業“營改增”政策,進項稅額取得較少(“路橋費”不是專用票,不能抵扣),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稅負會有較大上升。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線下配送環節,需要整合社會車輛資源,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最終降低農產品消費者價格,但在整合第三方車輛等物流資源方面比較困難。
此外,目前除了少量的特殊農產品可以減免一些稅收以外(13%),其他的農產品還是按照17%來征收,稅收減免力度不夠。農產品電商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流通,目前財政資金通常扶持傳統生產項目和流通項目,對農產品電商沒有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有的地方在用地、稅收、創業孵化等方面給予優惠,有的地方在用電、用網方面都不能保證。
因此,農業部給出多項進一步的政策建議,包括將農產品電子商務情況列入有關統計指標體系,并把發展情況作為政績考核內容之一;改革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登記注冊制度,探索并建立適宜的市場準入制度;稅收方面,扶持與電子商務平臺相關聯的農產品實體店、農超對接超市;茶葉等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利潤薄,目前有些地方規定上繳10%左右的國稅、地稅,所以建議減輕稅負等。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聶林海表示,跨境電商雖然增長迅猛,但依然面臨一些瓶頸,例如出口環節,也就是國外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涉及通關、結匯、商檢、退稅等多個環節,都還沒有實現便利化,這涉及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稅務總局等多個部門的協調。進口環節,如果物流完全依靠快遞這種方式,成本太高,時間太長,消費者體驗不好。所以還需要在保稅區建保稅倉,先把商品通過一般貿易走集裝箱成批進口后放在保稅倉,消費者下單之后,從保稅倉發貨,這就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消費者也可以在短短的幾天內就收到購買的商品。
“目前主要的思路還是先試點,通過試點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再去總結推廣經驗。例如剛剛獲批的浙江杭州的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就是一個試點。”聶林海說。
- 上一篇:日本發布《機器人新戰略》 [2015/5/15]
- 下一篇:工信部:2017年移動寬帶普及率將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