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制造”復興看中國紙包裝業的挑戰
自從2010年起,美國創造將近80萬份制造業就業機會,扭轉持續數十年的下滑趨勢。中國制造將面臨激烈競爭。
金融數據機構Markit 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4.3點,比1月份上升0.4點,也比經濟師預期的54點高。報告指出,美國制造業本月份的新訂單持續增加,不過增幅是13個月來最低的。
二戰結束以來,全球分工體系和貿易格局發生了深刻變革。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逐漸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價值鏈兩端延伸(主要指市場與研發),而將處于中間環節、附加值較低的制造業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轉移。
自上世紀70年代起,發達經濟體制造業普遍經歷了趨勢性萎縮,到2010年,美國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業大國地位被中國取代。但自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制造業萎縮的趨勢似乎發生了“逆轉”。
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份研究報告通過計量分析發現,美元匯率的競爭力、頁巖氣革命帶來的廉價能源、與新興國家在勞動力成本上差距縮小等因素,推動了美國制造業的復蘇。
日本日產公司旗下、北美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就在田納西、而不是密歇根。最近日產還將這里的工人總數增加三倍,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60多個國家。日產類似的廠家都在招工、擴展。但是,現在的車間和過去的車間大相徑庭。機器人不僅組裝汽車,還負責在廠區內運送材料。此外,車間占地面積也大幅增加。
報道稱,最近日產決定將更多生產線設在美國。這樣做的并不僅是外國公司。大公司搬出美國的現象已經持續數十年。現在,諸如史丹利百得這樣曾經把生產基地遷到中國等地的老牌公司也正在重返故里。時隔25年,史丹利百得近期重新在美國生產出第一套電動工具。
一場由多種多樣因素組成的幾近完美的風暴正在為美國制造業推波助瀾。頁巖革命降低了能源成本,美國看起來又有了競爭力。
新興國家工資水平上漲也是大企業“回歸美國”的另外一個原因。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稱,美國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郊外的詹姆斯河沿岸,一所造紙廠即將于2015年晚些時候動工。工廠的主人是一家來自中國的造紙企業。
完工后,它將會消化該地區出產的稻草、玉米秸稈,并將之轉化為紙巾、面紙、有機肥料等家庭用品,而所有的這些產品還會被貼上一個“產自美國”的標簽。
榮鼎咨詢集團提供的(RhodiumGroup)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已經達到了120億美元,連續第二年突破100億美元大關。榮鼎咨詢集團正在密切關注著中國流向美國的資金情況。3年前的2012年,中國對美國投資首次超過了美國對中國的投資。
- 上一篇:中國包裝印刷停留在第三世界水平 [2015/3/2]
- 下一篇:深度調整后 芬蘭造紙業迎來亮麗一年 [2015/3/2]